教学科研

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刘海清课题组在快速高效止血纱布上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2-01-28

伤口大出血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缩短止血时间和减少出血量,则是提高大出血伤员存活率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止血机理的指导下,人们研发并临床使用了多种多样的先进止血材料及止血技术。即便如此,自纱布诞生之日起,它是,且一直都是不可替代的主要止血材料——这是源于它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伤口,如大面积的创口、可按压和不可按压伤、穿刺伤等。纱布的良好亲水性与连通多孔结构,使它能快速吸收伤口处血液中的水分,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形成红细胞血栓,从而达到止血效果。传统纱布结构的各向同性及均匀性,使血液在纱布的各个维度自由快速地扩散、渗透的同时,也使伤口在形成血栓止血之前,会吸收大量宝贵的血液。这些血液的损失,会造成伤员器官功能受损、甚至休克和死亡。因此,减少纱布的吸血量并提高纱布的止血能力对于提高伤员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发挥标准纱布的优势,且克服它的缺点,刘海清课题组提出,控制血液在纱布内及在纱布/组织界面的运动速度和方式,实现高效止血。为此,通过简单工艺,课题组在止血纱布表面,嫁接了少量含长链烷基的儿茶酚化合物,得到了一种新型纱布。该纱布汇集了棉纱布的亲水性、长链烷基的疏水性和儿茶酚基团的组织粘附性。纱布的亲水性保留了纱布浓缩血细胞和血小板的能力,疏水性阻碍了血液在纱布内的运动,组织粘附性减缓了血液在纱布/伤口组织界面的渗出。三种物理效应的协同作用,使新型纱布具有非常优异的动物伤口止血能力。与作战纱布®和强生的速即纱®比较,新型纱布在大鼠肝切伤口的出血量,大约分别减少了75%90%;与标准纱布比较,新型纱布在猪大腿及猪皮伤口的出血量,大约分别减少了80%90%。细胞相容性及大鼠皮下植入实验表明:新型纱布的生物安全性与标准纱布相当,是一种安全的止血材料。新型纱布及其衍生止血产品如敷料和绷带保留了普通纱布的柔软性,所以,它们可以适形各种类型的伤口,便于战场、医院临床、事故急救、安保等多种场景的快速使用。

该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biosafe and tissue adhesive hemostatic cotton gauze with controlled balance of hydrophilicity and hydrophobicity为题于2022127日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福建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的唯一单位,我校硕士研究生何华英和周维康(已毕业,现为龙岩紫金中学教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刘海清教授、方燕副教授、陈巍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发展科技引导项目、福建省工信厅与教育厅联合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209-8